掌上春城讯2023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在爱耳日来临之际,记者就耳健康疾病如何预防、如何保护耳健康等问题采访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咽喉一科副主任医师杨艳莉。她表示,努力让自己成为耳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非常重要,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
【资料图】
过度采耳容易造成耳损伤
杨艳莉介绍,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采耳使大众养成了频繁采耳习惯,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频繁采耳极易造成耳伤害。频繁采耳容易破坏耳内部健康环境,打破酸性环境的平衡;容易造成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鼓膜;容易造成耳损伤,容易损坏耳内膜保护层,引起听力损伤。
养成科学用耳好习惯
杨艳莉提示,任何耳部的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听力障碍,养成科学用耳行为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要学会保持外耳道酸性环境平衡,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比如,与他人共用耳机、耳塞也可能会导致交叉感染。在不干净的水域游泳或洗澡,也可能导致外耳道炎症。
其次要注意在感冒时勿用力擤鼻,因病毒、细菌等易通过咽鼓管播散至中耳,引起中耳感染,也容易导致听力损伤。若中耳炎反复感染,可导致慢性炎症迁延、肉芽增生、中耳胆脂瘤形成,严重影响听力健康。
最后要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戴耳机过夜、使用入耳式耳机、在嘈杂的环境中佩戴耳机等,原因是长时间、高分贝的声音刺激会对内耳造成损伤,出现噪音性耳鸣,听力下降,甚至造成耳聋。噪音是直接造成听力损伤的重要因素,也是耳聋的重要诱因。
杨艳莉表示,耳毒性药物也是造成听力损伤的因素之一。最常见的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一些抗肿瘤药物、利尿剂,抗炎止痛药等,也具有一定耳毒性,在用药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一定遵照医嘱服药。
定期进行听力健康检查很有必要
据统计,全世界听力障碍的患者超过15亿,而在我国,听力语言障碍的人数将近3000万,除先天性耳聋外,由药物、感染、环境等诱发的后天性耳聋也越来越多。
杨艳莉提醒:大众要养成定期进行听力健康检查习惯,在出现突发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时尽快就医进行听力抢救,得到及早、及时、合理的救治,是有可能保住听力的。
掌上春城记者:周晓雯
责编:李冬雨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