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春潮涌动。三月的临洮大地上,播种与收获同时进行,一片片绿油油的蒜苗正在茁长生长,一排排色泽金黄的韭黄正是收获期……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劳作的群众脸上充满了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期望。
蒜苗地里打响金“蒜” 盘
春阳临照,走进八里铺镇白茨湾村的蔬菜温室大棚,一阵蒜香迎面扑来,绿油油的蒜苗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掏苗、浇水,一派繁忙景象。
(相关资料图)
“现在正是掏苗期,蒜苗长势相当可以!”白茨湾村菜农苏红告诉记者,2021年,临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落户八里铺镇,她当即抓住时机,利用项目补贴,自己经营了5座蔬菜大棚。“希望几个月以后上市时能有一个好收成,也希望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能吃上我们的蒜苗!”交谈间,苏红难掩激动之情。
白茨湾村位于八里铺镇水川区,光照充足,水肥条件好,依托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资源,水浇地成了农民群众倍加珍惜的“万元田”,蒜苗也就成了这里群众种植的蔬菜品种之一。
“我们这里一年四季地不闲,人也不闲,今天收了蒜苗,明天就会种上架豆、西葫芦、辣椒或别的蔬菜,这才是发家致富!我们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在一旁手底下麻利掏苗的张连英感叹道。
“每年蔬菜上市时节,收购商直接到地头收购,蒜苗一出土就被装车运走,对我们来说这是主要收入,不但自己挣了钱,还能补贴家用。”在这里务工两年多的李淑英笑着接过话茬。
在白茨湾村, 不少村民都像苏红一样建起了温室蔬菜大棚,每天起早贪黑忙碌不休,他们用收获的蒜苗换回一沓沓的钞票,使“青蒜苗”变成了“黄金苗”,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走上了发家致富的新路。
“新建钢架蔬菜大棚450座,带动157户群众年增收70.65万元,推动形成了集种植培训、农机服务、冷链储藏、运输销售为一体的蔬菜产业服务体系。”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利江告诉记者。
蒜苗十里飘香,产业逐渐兴旺。接下来,八里铺镇将持续做好蔬菜种植产业,助力各类蔬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韭”香扑鼻遍地“金”
阳春三月,记者走进新添镇三十墩村韭黄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韭黄的清香,大棚地块里,一排排茎白如玉、色泽金黄的韭黄霎时映入眼帘。务工群众正在收割、捆绑、装箱……现场忙而有序。
种韭黄,三十墩村村民大多都是行家里手。记者见到陈元新时,他正在给刚收割捆扎的韭黄晒“日光浴”。“这样晒一两个小时,给它们天然‘焗油’,就会显得更加‘金黄灿烂’”。随后,他又走进钢架大棚忙着抖土分拣,将地里码放整齐的韭黄系扎成捆。“相比于其他蔬菜,韭黄娇气,种植工序繁琐,十分耗费人力,但种出来的韭黄品质好,我们一年只收一茬,韭黄就更加金贵。”在和陈元新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三十墩村是远近闻名的韭黄种植地,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村民们靠着一手“捂”韭黄的手艺,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好日子。
村民王红琴和几个同村妇女正忙着采捡、擦拭、筛掉韭黄根部的泥土。“在家门口务工,有稳定收入,就是舒坦!”王红琴乐呵呵地说。
“自韭黄进入成熟期以来,基地每天都有四十多人务工,每月能收入3000元左右。”该村村支书朱学刚介绍,韭黄主要销往兰州、西宁、新疆等地,发展韭黄产业解决了附近100余人的就业问题。目前,韭黄种植已成为新添镇的特色产业之一。
据了解,2018年,在临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的带动下,该村建起了韭黄种植基地,现有钢架大棚700多座,大棚种植面积400多亩。“今年我们园区准备新建千亩以上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2个,马铃薯种植基地1个,新建双层钢架大棚2270座。”临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任杨小峰说,下一步将大力推动“临洮珍好”区域公用品牌融入“甘味”农产品品牌,认证绿色食品6.2万亩,扶持4家净菜配送公司,提升净菜配送体系建设,年内向兰州等周边城市配送量1.5万吨。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昕
关键词: 蔬菜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