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以说。”方寸舞台,一人、一麦、几个段子,就是一台精彩的脱口秀演出。这个春季,江苏演艺市场渐渐复苏,轻松诙谐的脱口秀作为新的娱乐形式,异军突起、活力满满。
每天都有演出,脱口秀成“新时尚”
3月5日晚,无锡大剧院歌剧厅座无虚席,1500多名观众早早排队入场。脱口秀演员梁海源熟稔地和大家打招呼,开始了他的个人巡演《坐在角落的人2》。无锡大剧院运营中心总监崔建彬介绍,当天的演出,2月20日刚开票就一抢而空。“观看演出的大多是年轻人,‘95后’‘00后’居多,还有好些省外专门坐高铁过来的。”
【资料图】
工作日晚上,无名喜剧空间笑声不断,演员一上场就与观众热情互动,20多名观众大多是首次观看“开放麦”线下演出。“票价低、笑点多,演员们自嘲的内容能引发我的共鸣,而且非常解压。”25岁的王莉莉是脱口秀“铁粉”。
新江苏记者观察到,一周七天,南京新街口、1912街区、老门东地区都有脱口秀演出,工作日以开放麦为主,票价从9元到39.9元不等,周末则以精品秀为主,票价百元上下。“开放麦是用来给演员们练习段子的,票价比较便宜,周末的商业演出更成熟,会贵一点。”无名喜剧负责人黄叔豪介绍。
2017年起,随着《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综艺节目开播,脱口秀这一“舶来品”迅速“破圈”,并呈井喷式发展态势。《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脱口秀市场全年商业演出场次1.85万场,票房收入3.91亿元,比2019年增长50%以上。
“厂牌”化运营,演员队伍日益增多
随着脱口秀热度增高,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大批脱口秀俱乐部。《2022脱口秀营销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脱口秀俱乐部数量还是个位数,到2021年已有179家。江苏脱口秀俱乐部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
无名喜剧成立于2017年,见证了南京脱口秀市场从无到有的过程。“刚成立时,无名是一个‘爱好者’俱乐部。2020年出现转机,俱乐部公司化,无名也开始尝试自建小剧场。”黄叔豪介绍。
南京“花乐逗”2020年诞生于脱口秀俱乐部转型之时,受全国第一个官方成立的脱口秀组织江苏省脱口秀委员会管理,目前,俱乐部共有9个全职演员。主理人陈琦总把俱乐部称之为“厂牌”,体现其独特个性。“厂牌”不仅为演员提供训练机会,也负责商业价值规划。
据笑果文化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脱口秀全职演员不到50人,截至2022年已超1500人,全职演员比例日益上升。
梅子是一名兼职脱口秀演员,2021年末开始讲开放麦,累计讲了上百场。“第一次上场,5分钟都没有人笑。”梅子回忆,“脱口秀行业的头部演员机会多,越往下机会越少。现在基本没有休息日,空下来就在想段子想梗。”作为女性脱口秀创作者,她感受到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
程序员星星2021年起兼职讲脱口秀。“对脱口秀感兴趣,也希望大家能改变对程序员群体的刻板印象。”起初,星星创作灵感来源于工作日常。“熬夜改bug,写代码,我们有很多可以吐槽的内容。”后来,为了避免观众“审美疲劳”,他开始从网络热点、生活琐事取材。他的愿望是“未来能开自己的专场演出”。
脱口秀不仅要培养演员,更要培养观众。“前几年徐州、盐城等苏北地区的观众不多,我们巡演去得少,现在全省基本上都覆盖到了,开放麦最好的时候能有200多名观众。”陈琦说。
除了日常演出,陈琦还会带演员们进校园宣传脱口秀文化,让更多人愿意走进剧场。“前几天,我们刚完成一场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宣讲,从脱口秀历史分享到演员创作训练日常,效果非常好。”
官方“入场”,为脱口秀发展提供沃土
脱口秀最重要的资源是演员,黄叔豪称,2020年开始,行业内部的新面孔越来越少。“演员水平是能否留住观众的关键。如果演员水平差,没办法让大家笑,观众就没有二次消费的愿望了。”陈琦认为,当前演员的自身成长滞后于市场,相关培训也后劲不足。“今年,我们计划搭建更多更合理的培训体系,全方面培养演员能力,让他们能担任编剧等角色,也尝试轻喜剧、漫才等演出形式。”
为了营造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环境,脱口秀内部自发形成行业规范,对内容抄袭等行为进行自我约束。2022年12月21日,笑果文化、单立人喜剧等从事脱口秀演出的十余家企业联合发起倡议,倡导行业牢记文化担当与职责使命,注重原创保护、规范演出经营行为、畅通人才培养通道。
从小众走入大众视野,官方平台注意到脱口秀的艺术与传播价值,主动为行业提供演出渠道。2022年11月22日,“2022江苏脱口秀大会”在江苏省文联艺术剧场首演。当天,《爸妈的新生活》《我是主持人》《向月球出发》等八个节目演出,内容涵盖科技、文化、民生等多个方面,轻松幽默又意义深远。
“我们聘请了艺术老师指导表演、发音和文本创作,也聘请了南京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商业演出报批等课程的指导。”江苏省曲协驻会干部、脱口秀艺委会秘书长蔡钺说。2023年3月9日,江苏省曲艺家协会脱口秀艺术委员会2023年度首个创作基地在泰州举行授牌仪式,意在为更多演艺人才提供成长平台。
“脱口秀”影响越来越大,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和解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钥匙”之一。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徐晓思曾表示,江苏对脱口秀规范化运营将为这个行业揽人才、聚人气、出作品、赢口碑提供重要帮助,创新塑造当代青年的文化精神。“江苏给了脱口秀艺术孵化和繁荣的沃土,也会让这种年轻新潮的驻场演艺品类牢牢生根。”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 徐春晖
编辑: 徐春晖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