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动态 > > 正文

容易被爱的人,都有这一个共性

2023-08-18 22:06:14 来源:壹点灵

最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真实的人际关系质量,和优不优秀关系没那么大。


(资料图)

来访者A,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找到我。

上学时期,她一路刻苦勤奋,身边看似也不缺伙伴。

专心学术多年,毕业后顺利在大公司获得了很好的职位。

他人眼里她顺风顺水,但只有她自己知道:

那些被压抑的情感需求,正在重新浮出水面。

她发现,自己的“优等生”光环逐渐失效,工作学习之外,难有真正“交心”的朋友。

来源:pexels

工作中和同事都是头点之交,止步于就事论事。

经常联系的几个友人,也都是探讨专业问题居多。

这让她感觉,自己总是“被需要”,很少被喜欢、被亲近。

曾引以为傲的优秀,似乎成了自己下不来的高台。

有次,看到同事收到朋友发出的鼓励:

“无论如何我会在你身边。”

她失落又感慨,似乎没有人这样向她表达过情感,不知道到底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优秀不是被爱的理由,那怎样的自己,才能收获真挚的情谊呢?

来源:pexels

01

允许平凡也是一种能力

生活中,不乏平凡却讨人喜欢的人。

前同事的老公小张,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长相一般,学历普通,扔进人群中就认不出来了。

但人际关系却出奇得好,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一批追随者。

有三个字来描述他给人的感觉,可以是“包容感”。

非常接地气,不用担心不够“精致高级”被他评判;

非常“粗俗”,经常蹦出一些话糙理不糙的哲理发言;

非常松弛,不触碰原则的问题,很少会计较。

因为不会被“打量”,别人在他面前也能安心卸下面具,怎么说话都感觉很安全。

来源:pexels

真的很有意思:

有些人看着很普通,但是他们在一起,会觉得特别舒服,让人如沐春风。

他们身上藏着什么魔力?

从前同事的描述中,似乎可以瞥见一二。

刚和小张结婚的时候,同事很看不惯他人淡如菊的样子,不够有闯劲,喜欢在家侍弄花草,对待什么都不着急。

但时间一长,就觉得日子越过越舒心,向我感叹:

好的伴侣,是半个疗愈师。

她说,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他治好了自己的焦虑和精神内耗。

而小张给人的疗愈感,源于他的“自我接纳”。

来源:pexels

02

自我接纳VS自我肯定

很多人觉得“自我接纳”是不思进取的表现,过早地躺平,失掉了应有的野心。

而自我鞭策,“自我肯定“才是积极和正能量的表现。

真的是这样吗?

“自我肯定”与“自我接纳”的区别在于:

前者需要不断证明“自己是好的”,而后者则追求一种“即使不好,也没关系”的自恰。

有了自恰式的接纳,我们反而能更灵活地应对生活的风雨。

吸引到同频的人,自然而然变得更好。

自我接纳的人,可以给他人带来安宁。

他们的内心就像有定海神针一样,稳稳托举着自己和他人。

无论外在环境如何,都有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淡定。

就像前同事,原本会为了完成业绩,很迎合别人,为了让别人满意而为难自己。

但她老公小张就不一样,即使知道业绩很重要,也不会牺牲自己的感受。

接纳自己的不愉快,以一种更加平等的方式与客户相处。

如此一来,真诚又专业,反而和对方成为了朋友。

小张这种“泰然自若”,感染了妻子,使她渐渐明白:

松弛与真实,是建立高质量关系的开端。

来源:pexels

而追求自我肯定的人,可能无意识间给别人压力感。

开头的来访者A,就是个例子。

她自己不断向前,一停下来就会被焦虑感占满。

成为人群中很出众的人,是她驱使自己前进的动力。

她同样会将这样的高要求放在别人身上:

想要与闪闪发光的人为伍。

那些和她交往的异性,很容易感受到自己是被嫌弃的,所以她的亲密关系很容易“见光死”。

同样,她交往的朋友也总是隐约感觉到,被约束、被打量。

很多时候,她觉得自己认知更高,认为自己“曲高和寡”。

潜意识里想要改造朋友,忍不住推荐一些书给她们看,时常督促她们进步。

时间长了,朋友都隐隐感觉不被接纳,有种“我不配”的感觉,也就很有默契地疏远她了。

来源:pexels

除此之外,自我接纳的人,也更会接纳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身边的人对小张的印象,是“柔软”。

自我接纳的人,也更能包容他人。

小张很少感觉到冒犯,即便确实是别人的问题,也总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

因此,一些风波在起始就被掐灭了,别人还有种被理解了的温暖。

而自我肯定的人,执着于获得“我是对的”的感觉,不知不觉中,将自己不对、不好的部分投射给了外界。

比如A,总是认为自己英文的邮件用词精确,显得更专业;

自己的项目进展顺利,是出于优秀的规划能力。

而身边很多人没有能力,却因为更会说话,更懂人情世故,却能获得更多。

来源:pexels

但她也许忽略了,对方的“人情世故”也可以理解为“善于合作”,而自己的“专业”,有时也牺牲了文件的易理解性。

太执着于维护“我很好”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将他人越推越远。

这样无形的优越感,使她在职场中果决凌厉,但并不适用于日常关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自我接纳的人,是真实的。

他们不会觉得,在人前展现一个平凡,是一件丢脸的事。

他们可以坦率,有趣,落落大方做自己。

就像小张,能开心地和老板分享新发现的苍蝇馆子,也能陪老婆去吃收藏已久的黑珍珠。

在他们的世界里,事物很少被用高低、好坏、贵贱来简单划分,他们从心底里接受多样性,一切都显得那合理。

来源:pexels

除此之外,他们的内在也很清澈。

不轻易投射自己的看法,能对感受到的他人的恶意加以“课题分离”,使交流变得更加平和。

而自我肯定的人,容易执着于寻求“我很好”的感觉。

难以接纳自己不好的一面,总是需要藏起来,使对话中充满了防御的暗流。

别人感受不到对方真实的存在,也无法从对方眼里感受到自己,是一件很受挫的事。

03

接纳与被接纳

无法自我接纳,使A陷在了人际关系的困惑里。

对于和她一样有困扰的人来说,只有更好地接纳自己,才能开始接纳别人。

像A一样,很多外在成就很高的人有明显的自恋人格特质:

他们无法看见别人,却希望被别人看见。

他们可能是自体虚弱的人,对自己的内在感受是糟糕的,所以总是需要和理想化的自己和他人连接,才能抵御投向自己的糟糕感受。

所以,变得优秀一点,再优点一点,似乎就能离糟糕的自我远一点。

但由于没有内化认同他们的好客体,他们始终感觉自己很糟糕。

这样的糟糕,也会投射给别人。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遇到比自己弱的人,他们就会变成严苛的施虐性客体。

来源:pexels

所以,要真正接纳别人,往往需要进入疗愈性的关系,首先让自己拥有被接纳的体验。

而对更多人来说,如果优秀的人不能带来好的体验,不如和自我接纳的人在一起。

因为人往往不会因为被激励而变好。

被看见、回应和接纳过的人,才更容易有自发的变好的动力。

精神分析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无回应之地便是绝境。

自我接纳的人,是被养育者看见和正确回应过的,这是他们独立和勇敢的底气。

在此基础上形成充分内聚的自体感,可以自由做自己,感受到“我是好的”。

所以,他们也会给其他人正确的回应,站在对方的角度,倾听对方的心声,理解对方的情绪。

来源:pexels

和他们在一起的人,会感受到被他们接纳。

而这种接纳,会变成自己对自己的接纳和喜欢。

只有接纳和喜欢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成为自己,能量流动,让生命舒展。

那时候他们会发现:不变得更好,也很好。

如果有人说:吃这么多垃圾食品不好吧!做这么没前途的工作不好吧!不运动不自律不好吧!

你完全可以回答:我愿意,不要你管!

“不够好”的我也值得被喜欢——

在此前提上,才能更从容地走向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

上一篇:券业中考|投行利润剧降96% 国元证券自营支撑增长
下一篇:最后一页